<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中国有故事|“两弹一星”的“星”是怎么造出来的?

        时间:2019-09-30 16:09:30 来源:中国青年网客户端 查看数:

        说起“两弹一星”,人们脑海里先冒出来的,往往是包括核弹、导弹在内的“两弹”,以及相关故事。但有关“一星”,人们却知之甚少。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后,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一年后,联合国即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49年过去了,这颗卫星还在天上遨游,成为中国飞得最久的人造卫星。

        近半个世纪前,那个刚建立政权不到21年的新中国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本期《中国有故事》,伴随着熟悉的东方红乐曲,带我们再次走进那场波澜壮阔的造“星”行动。

        听到这首乐曲,你也许会脱口而出:《东方红》。

        但你或许不知道,播放这首曲子的,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0年4月24日,正是它将同名乐曲带上太空,响彻寰宇,天外飞来的中国乐音,第一次传到了全世界。要知道,美国的第一颗卫星是个不会发声的“哑巴”,而苏联的第一颗卫星则只会简单地呼叫“滴滴嗒嗒”。东方红一号卫星,与核弹、导弹一起,被誉为“两弹一星”,这让中国人民从此挺直了腰杆。刚刚建立政权不到21年的新中国,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这里是新中国最早的卫星厂房,东方红一号就是在这里诞生的。一位国际友人曾经到此参观,却不相信眼前的一切,以为中国人没让他参观真正的卫星厂房——它实在是太破旧,太落后了。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中华大地,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造“星”行动。

        这些奔跑的民兵,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当时无线电技术不成熟,任务通讯只能靠长途电话线,60万民兵出动保护电线杆。

        于是有了影像里看到的:沿途每根电线杆下,都笔直站立着持枪战士和民兵。

        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卫星发射那天,全国将近六成的通信线路被调用。

        卫星升空后,全国各地的人们齐刷刷抬头,睁大眼睛找寻这颗中国“星”。

        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最先看到的,并非卫星,而是它的“围裙”——观测体。

        中国发射了卫星,要让全世界都看到,卫星太小,肉眼看不见怎么办?中国科学家就想出了伴飞“围裙”的主意,借裙显星。这条“围裙”,有卫星3倍之大,用肉眼很容易观察到。

        即便到今天,人们抬头仰望星空,依然还有可能看到它——东方红一号卫星还在地球轨道上遨游。

        只是曾经送“星”上天的人,绝大多数早已陨落,只留下一个个璀璨的名字。

        2016年,国务院批复,从这一年起,将东方红一号升空的日子设为“中国航天日”。

        近半个世纪过去,太空中已有200多颗中国卫星,开辟着中国人的星辰大海。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编辑:安国裴(R)

        网友评论Comment
          加载更多
          •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 领航新征程

          •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 供热急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