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云南百花岭:“青鸟”探出致富路

        时间:2020-01-14 16:01:14 来源:光明网 查看数:

        高黎贡山的冬天,黑夜来得有点晚。2019年12月21日的傍晚,拍完夕阳在天边映射出的最后一抹玫瑰红后,前来参加国际观鸟周活动的几位游客沿着弯曲的山路,一起向山下的客栈走去。

        这是他们第二次来百花岭。吸引他们再次光顾的这个位于云南保山市隆阳区深山里的少数民族村寨,过去曾长期为穷困所累。如今,这里百鸟投林、鸟语花香,一条以观鸟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产业链在逐渐成熟。

        云南百花岭:“青鸟”探出致富路

        夕阳下的百花岭 光明日报记者任维东摄/光明图片

        高等植物5726种,鸟类525种,百花岭人却长期“端着金碗讨饭吃”

        “在这里可以看到高黎贡山的第一缕朝霞,也能欣赏到落日美景。”在当地新开业的灵芝客栈里,主人杨成吴一边把刚泡好的白茶一杯杯递给旅客,一边不无骄傲地说。

        坐落在百花岭上的灵芝客栈,充分利用原有老屋进行改造,耗资300多万元,设有15间客房,房内无线网络、智能马桶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

        杨成吴原为百花岭村支书,因身体原因,辞去了职务,开起了客栈。他笑着介绍:“客栈用的是我媳妇的名字。观鸟游火起来后,全村的民宿客栈已经发展到了20多家,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百花岭,光是名字就美得令人向往。然而,过去它却是云南保山市隆阳区深山里一个为穷困所累的少数民族村寨,579户2471人中,共有白、傈僳、彝、回、壮、傣、怒7个少数民族。村民们祖祖辈辈靠在山谷里、山坡上种地与打猎为生。

        云南百花岭:“青鸟”探出致富路

        锈额斑翅鹛 光明日报记者任维东摄/光明图片

        位于高黎贡山东麓的百花岭,海拔1400米左右,四季苍翠,鸟语花香,温泉、瀑布、河流、山川和谐地融为一体。而高黎贡山,更是堪称世界级的动植物宝库。它既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十大濒危森林生物多样性地区之一,还是中缅印跨境保护的重要地段和无可替代的生态安全屏障。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列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A级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保护区有高等植物5726种、兽类154种、两栖类52种、爬行类81种、鱼类49种,其中高黎贡山特有种子植物382种,因此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哺乳类动物祖先的发源地”“人类的双面书架”等。更吸引人的是,这里迄今共记录有525种鸟类,约占云南省已记录鸟类总种数的54.8%。因此,它又被誉为“中国的五星级观鸟圣地”“中国观鸟的金三角地带”。

        然而,世代生活在此的老百姓并未真正了解这块福地,也从未想过把这里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只是习惯于上山打猎、砍伐,一直都是端着金饭碗“讨饭吃”,一年到头,每亩地收入大约2000元,勉强维持温饱。

        当爱护环境、发展生态旅游的春风刮进山寨后,百花岭人终于抓住了这次难得的机遇。

        那是1989年11月的一天,村民侯体国在山林里拿起弹弓准备打鸟,偶遇了一对来观鸟的台湾夫妻,他们请侯体国帮助带路找鸟,并许诺支付给他一笔费用。侯体国半信半疑地答应了,那一天他们共看到了160种鸟。返程前,两口子留下一句话:只要村民们不再打鸟,未来将会有世界各地的人到此观鸟。

        台湾夫妻离开百花岭后,便将百花岭富集各种野生珍奇鸟类的信息发布在网上。随后,观鸟、拍鸟者纷至沓来,百花岭逐渐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最初是外国的专家拿着望远镜来科考,到后来,又有许多国内的鸟类专家前来观鸟,大批摄影爱好者也慕名而来。随着观鸟声名鹊起,一片比种地更能挣钱的致富新天地在百花岭人面前豁然展开。

        云南百花岭:“青鸟”探出致富路

        黑头奇鹛 光明日报记者任维东摄/光明图片

        在保山市各级政府部门及村合作社的引导下,村民们纷纷为外来观鸟者提供食宿、接送、背包、鸟导、场地租赁等服务,一条以观鸟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产业链逐渐成熟。

        让百花岭人做梦也想不到的是,2008年以前大家一年辛苦劳动下来,人均收入不过3000元左右,2008年以后村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到2018年人均收入增长到近13000元。2018年全村接待观鸟旅游者超过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00万元,一举改变了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

        鸟导、鸟塘、鸟客栈,曾经“猎鸟人”变身“护鸟人”

        在最近人气火爆的明星鸟塘——32号鸟塘,下午1点多,15个摄影机位已经挤满了人,来自天南地北的观鸟摄影师全副“武装”,把一个个三脚架、长镜头架起来,聚精会神地瞄准棚外树林里的野鸟,“咔嚓咔嚓”的快门声此起彼伏。

        这个鸟塘的主人叫张绍留,46岁,是个彝族汉子。他介绍说,鸟塘是2015年兴建的,因为这段时间来栖息的鸟类繁多,所以不论是摄影师还是观鸟者都愿意早早来这里等候。

        云南百花岭:“青鸟”探出致富路

        赤尾噪鹛 光明日报记者任维东摄/光明图片

        所谓“鸟塘”,是指专门在山林里沿着鸟儿相对稳定觅食的路线,为观鸟、拍鸟者搭建的小棚子,经营鸟塘的村民通过在棚外投放虫子、苹果、柿子等食物引鸟,观鸟者则躲在棚内观察拍摄。有了这样的鸟塘,观鸟摄影者就不用漫山遍野四处找鸟,可以定点观察拍摄,效率大大提高。

        在百花岭2号鸟塘,专程从黑龙江赶来的吴先生正在拍摄鸟类。“我大概是在山上待得最久的人了,已经在百花岭住了3个月。白天拍鸟,晚上用电脑整理照片,每天都这么过,有时候一天只睡几个小时。”为了拍鸟,吴先生花了12万元购置专业的照相器材,在网上订了百花岭村鸟导老侯家客栈的房间。因为自带的行李有100多斤,他是一路坐火车来的,准备等到樱花开后再回东北老家。

        同样热闹的还有7号鸟塘,观鸟者、摄影师架起“长枪短炮”,正在全神贯注地观鸟。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众多海内外各界人士不远千里来到这儿?正是森林中这些美丽可爱的野鸟。鸟网副总版主陈龙说:“这里是中国最好的观鸟地。以后会有更多的人来看鸟、拍鸟。”

        而今,当百花岭人看到野鸟能创造财富、山林可引来大批游客时,山村一切都顺理成章地发生了根本转变。

        每年数以万计观鸟者涌入百花岭的事实,给山村各族乡亲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他们终于明白:今后不仅再也不能打鸟了,而且要想方设法护鸟,因为它事关大家伙的钱袋子。于是,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应运而生。从村干部到普通村民,大家纷纷加入了爱鸟护林的行列。

        最早做鸟导的侯体国曾经一天打过上百只鸟。如今,率先尝到爱鸟甜头的老侯却说:“是鸟让大家得到了收入,改变了村里的面貌,过去带大家打鸟,现在要带大家爱鸟,要用心、用生命去爱护它们。”正是他,接受了观鸟者的建议,2009年,带头在百花岭一处鸟儿经常出没的林间建起了第一个鸟塘,在不影响野鸟觅食的情况下,为外来拍鸟爱好者提供观鸟摄影服务,每个机位收费20元。

        有了老侯的示范,村民们群起效仿,过去村里小卖铺柜台上常放着的弹弓不见了,一个个可容纳十来个拍鸟爱好者一起拍摄的鸟塘棚子如雨后春笋般在山林中出现了,鸟导也达到80多人。现在每个摄影机位收费50至100元不等,观鸟旺季时有经营鸟塘的村民一天收入可高达4000元。

        杨成吴说,为了防止观鸟经营中的恶性竞争,村党支部规定经营鸟塘者不得同时经营民宿,经营民宿者则不可同时经营鸟塘,还成立了专门的农业旅游专业合作社,对当地鸟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售票机制,同时还采用山林、资金、土地、房屋建设按户入股分红的形式,形成共同致富、同抓保护的氛围,做到经济、生态两手一起抓。

        村民刘绍纯清楚地记得,过去他也和村里很多人一样上山砍树卖钱。家里人口多,为了挣钱,他农闲时就上山伐木。“小的做房梁,30块一棵;大的做柱子,150块一棵。比较贵的是木荷树,一棵可以卖300块钱左右。”

        2005年,刘绍纯当上了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护林员。14年来,和村里其他护林员一道,他放下砍树的斧头,一直巡护着这片家门前的大山,主要是制止偷采盗伐和预防森林山火。

        从“猎鸟人”变成“护鸟人”,从“伐木者”变成“护林员”……如今,村民们思想转变了,大家在护鸟和护林的过程中慢慢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刻含义,在分享生态红利的同时不断提高“自我造血”能力,脱贫致富之路由此大大拓展。

        30年过去了,百花岭人用自己成功的实践,实实在在地证明了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原标题:云南百花岭:“青鸟”探出致富路

        编辑:张玥(R)

        网友评论Comment
          加载更多
          •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 领航新征程

          •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 供热急查队